清末民国时期广东侨乡流通外钞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佩玲 

机构地区:[1]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出  处:《中国钱币》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China Numismatics

基  金:2022-2024年度中国侨联一般课题《近代广东侨乡土地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2BZQK22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末民国时期,广东金融市场自成一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侨乡地区流通使用多种外钞,资金来源多元化,这种特点的形成不仅与海外华侨汇款有关,也与广东金融环境有关。华侨从海外以侨批(银信)的方式汇款回侨乡,汇款多为外钞,在当地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侨乡金融货币市场。海外华侨返乡后,又通过多样化的土地交易进入土地市场及金融市场,加速了外钞在侨乡地区的流通使用。契约文书不仅记录了土地交易价格,还记录了当地社会流通使用的货币种类。当地的契约文书多使用“港纸(港银、港币)”“番银”“唐银”“金山银”等名称来指代外钞,这也是侨乡契约文书区别于中国传统契约的新特点。

关 键 词:金融货币 金融市场 契约文书 清末民国时期 广东侨乡 海外华侨 土地交易 华侨汇款 

分 类 号:F822.9[经济管理—财政学] 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