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具楠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358
出 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隐性文化虚无主义是一种以隐性渗透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虚无主义思潮,是文化虚无主义在新时代的主要表现方式,相比于过去,其叙事方式集中表征为叙事主题由中心转向边缘、叙事风格由灌输转向暗示、叙事主体由台前转向幕后、叙事载体由一元转向多元。这种变化使得隐性文化虚无主义能够从多个层面更加隐蔽地消解个体文化认同、营造非理性的社会氛围,进而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以多重举措坚决对隐性文化虚无主义乱象予以治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