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静 Gao Jing
机构地区:[1]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 处:《民间文化论坛》2024年第1期131-145,共15页Folk Culture Forum
基 金:“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类立项课题《韩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用研究》(2022QGRW032)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仫佬族依饭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成为地方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节庆。20世纪初的遗产化进程中,以唱本吟诵为主、无明确流程划分的依饭节在政府主导的文本化过程被赋予了固定流程,这一“记录形”后被广泛运用到对外宣传之中。随着资源开发的推进,依饭节中冗长的唱本吟诵逐渐被观览性更强的锣鼓演奏与群舞表演所取代,这种“变异形”的诞生标志着依饭节完全演变为舞台艺术。与此同时,由村民自发传承、祭仪结构完整、信仰功能尚存的依饭节“传统形”则隐遁于文化周圈的边缘地带。依饭节在遗产化与资源化过程中,呈现出“中心地带开发、边缘地带保存”的现象。中国现行非遗制度中“保存与保护”的双重价值评价标准正是这一现象形成的主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