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7期13-15,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研究戏剧表演艺术的真实性审美要求与戏剧艺术假定性的审美特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探寻人物表演性格化在现实主义戏剧中的审美意义。方法:文章以戏剧的审美形式和审美目的为切入点,结合戏剧史的文献资料整理,梳理戏剧对真实性的审美要求和戏剧假定性的审美认识之间交互发展的认识规律,找到现实主义戏剧对人物性格化呈现的客观需求和审美依据。结论:虽然舞台上的一切呈现都是人为的假定性呈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接受的是虚情假意的演出。现实主义戏剧艺术所追求的舞台幻觉真实感的基础,就是演员通过表演将文本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这既是观众期望从假定性的舞台上获得真实的情感共鸣的方式,又是表演艺术在假定性和真实性之间的平衡点——演员既在舞台上运用真实的自我情感,又塑造出戏剧文本所假定的角色。结果:现实主义戏剧艺术源于生活,注重对生活的理解。戏剧舞台上的创作材料源于自然生活,但戏剧舞台的事物不等同于自然世界的事物。当演员在塑造角色时,要认识到角色与演员、真实与假定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人物性格化呈现作为结合点去诠释艺术的真实性。舞台上的角色是否可信,在于演员是否能在一次性直观呈现的舞台假定性中,通过外部和内部的表演塑造将人物性格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