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大变形控制及支护方式探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蒲自俊 

机构地区:[1]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出  处:《大众标准化》2024年第5期72-74,共3页Popular Standardization

摘  要:文章基于实际工程案例,针对其易发生挤压大变形灾害,提出了三种隧道支护方案,并通过监测数据,对比了三种支护方案的竖向沉降和水平收敛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的接触压力以及内力情况。结果表明:隧道竖向沉降峰值通常出现在上台阶位置处,中台阶位置处的沉降较小。变形最大的为方案一支护,方案三支护在沉降控制和水平收敛方面均表现较好。HK 200 b钢架相较于I 22 b钢架,刚度较大,避免了局部失稳和局部拆换问题。二次衬砌在隧道中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围岩荷载,约占初期支护压力的35%左右。二次衬砌结构的弯矩和轴力峰值点位于拱底附近,拱腰位置处的弯矩和轴力绝对值最小。

关 键 词:挤压变形 隧洞支护 二次衬砌 

分 类 号:U45[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