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包广将 孙志强 BAO Guangjiang;SUN Zhiqiang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2]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克拉玛依学刊》2024年第2期3-17,F0002,共16页Journal of Karamay
基 金:福建省社科基金2022年一般项目“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的信任问题研究”(FJ2022B142);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项目“美国印太联盟对‘一带一路’的影响研究”(20720221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小多边主义已经成为美国推进印太安全合作的重要路径。回顾美国安全合作史,美国构建了制度联盟、条约联盟、意愿联盟等性质各异、类型多样的联盟形态,多边主义、小多边主义、双边主义和单边主义成为美国安全合作的四种主要路径。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美国选择不同的安全合作路径?本文在既有安全合作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信任”与“威胁”两个变量并在两个变量的互动中构建类型学分析框架以解释美国对不同安全合作路径的选择。本文认为内部成员国信任水平的高低与对外部共同威胁认知的强弱是导致美国选择不同安全合作路径的一般性原因。具体而言,信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安全合作行为体数量的多少,即信任水平的高低与安全合作行为体数量成正比;威胁认知的强弱决定了合作机制的制度化程度,即威胁认知强弱与安全合作机制的制度化水平成正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