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甘肃政法大学环境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自主选题项目“中国生态环境司法制度完善研究”;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计划项目“协同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甘肃模式’精深发展研究”(2021CYZC-62);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与实践创新研究”(2022YB089);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黄河流域甘肃段强化生态保护司法协同的路径与对策研究”(2023YB051)。
摘 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存在权属不清、损害不明以及救济程序阙如等问题。探究自然资源的内涵和自然资源损害的实质是建构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的逻辑前提。对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进行建构,分别从自然资源的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展开,通过利益衡平机制对自然资源的合法价值之间的冲突作出顺位处理是解决自然资源损害问题的合理安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机制以及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先天不足不能对自然资源损害形成有效救济。对集体诉讼权利的确认、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以及厘清与其他涉环境诉讼的关系是建构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自然资源损害 环境利益 利益衡平 自然资源损害赔偿诉讼
分 类 号:D912.6[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