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勇刚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Marxism & Reality
基 金:2022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数字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22D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当代西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一员,朗西埃建构在“歧义”政治基础上的民主观,通过将平等从目标倒置为前提,实现了对民主本意的激进化表达。这种激进性使他经常被贴上民粹主义或无政府主义的标签。然而,如果深入其理论内部,我们将发现朗西埃与这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一方面,虽然与民粹主义所强调的精英与大众的二元对立相似,朗西埃同样将反精英主义看作民主的内在要求,但不论在理论立场、行动主体,还是在目标归宿上,他们都有着很多区别;另一方面,尽管朗西埃并不否认他与无政府主义传统之间的联系,但与无政府主义对待国家或政府的自然主义态度不同,朗西埃认为应当从“歧义”政治的原初核心看待无政府主义。作为对个体能力的肯定的体现,无政府主义的“自治”不能局限于国家层面,电影、小说等艺术领域同样是其活动的舞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朗西埃打通了审美与政治的隔阂,拓展了民主的感性维度,但缺乏经济维度支撑的审美民主仍然无法解决当下西式民主的现实困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