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葛世林 徐梦晗 Ge Shilin;Xu Menghan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1 [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9
出 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34-39,共6页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机关党建的历程与经验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十二届“挑战杯”系列赛事特别贡献奖研究招标课题“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宣讲团体推动文化宣传的创新路径研究”(TG01-19)。
摘 要: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挑战,如何将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地团结起来,巩固新生政权,快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迫切需要布尔什维克党开展行之有效的政治动员工作。在团结带领苏俄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列宁坚持以增进民众的政治认同为首要目标,以引导民众参与政治活动为基本形式,以政治动员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为重要原则,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政治动员思想。这一思想及其在苏俄的实践探索,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即在宣传教育中增进人民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在政治实践中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实际效能。
分 类 号:A82[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