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大桥[1] 冯乐群 Wang Daqiao;Feng Lequn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批判理论的美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2BZW0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现代技术重构了经验的属性特征与内部结构,锻造了日益同质化与集体化的感知方式。批判理论以“个体经验的集体化”问题为基点,从批判美学视角出发回应技术化感知问题。机械技术主导的工业时代带来经验的标准化生产,阿多诺以否定性姿态批判了文化工业与技术合理性对经验的同化。后工业时代的技术控制扩展为欲望的微观装置,德勒兹经由“分体”的编码机制或“无人称的个体”搭载的集体性主体,剖析了个体经验合并入欲望体系的集体配置过程。超工业时代的数字技术对感性进行全方位的算法统治,斯蒂格勒批判性地继承了阿多诺“工业图示”与德勒兹“控制社会”对感知的理解,反思“超共时化”对集体秩序的塑造,寻求重新打开经验之共享维度的方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