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同光:清代乡贤入祀中的文化认同管窥——以贵州古州厅为例  

On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local Sages in Sacrificial Rites in the Qing Dynasty:A Case Study of Guzhou Hall in Guizhou Provi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蕤[1] 车昌洋 YANG Rui;CHE Changyang

机构地区:[1]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出  处:《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111-120,共10页Folklore Studies

摘  要:古州厅是清代开辟黔东南地区时所设“新疆六厅”之一,自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后逐渐被纳入直接统治。在西南多民族地区,清廷为巩固统治所需,秉持剿抚相成的治理思想,对其设流官进行治理,并利用地方士绅力量辅助,试图架构起从“多元”到“一体”,从“新疆”到“旧疆”的统治体系。在大一统进程中,古州厅努力塑造出代表国家性与地方性的乡贤身份,彰显其忠义精神。古州厅乡贤殁后多入祀名宦贤良祠与乡贤祠,通过国家祭祀与地方祭祀两种方式推崇忠君爱国思想,体现出儒家文化在地方上的传播和认同,是统一多民族地区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历史写照。

关 键 词:乡贤入祀 文化认同 古州厅 清代 

分 类 号:K249[历史地理—历史学] G127[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