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遗失的“美好”——谈“非遗”背景下同州梆子的保护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柳茵 

机构地区:[1]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出  处:《当代戏剧》2024年第2期69-70,共2页

基  金: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陕西地方戏未刊抄本的整理与研究——以陕西省艺术研究院藏抄本为中心”(批准号:20EB196)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同州梆子是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梆子戏剧种之一。在历史上,它一直以一种活态的艺术形式存在,并通过几代艺人不断的示范、创新得以传承、延续。20世纪30年代以后,同州梆子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起落沉浮,但它的历史地位与艺术分量一直没有被遗忘。2008年,经大荔县剧团申报,同州梆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秦腔之后,陕西成功申报的第二个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自此,同州梆子开始借助“非遗”的身份与定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余年来,在政府、演出机构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关 键 词:同州梆子 戏曲剧种 梆子戏 秦腔 非遗 被遗忘 大荔县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