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莹[1,2] 陈志勇 Lin Ying;Chen Zhiyong
机构地区:[1]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宣传部,福建福州350108 [2]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4 [3]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颠覆性技术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机制及防范策略研究”(21BKS019);2023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项目;2021年福建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我省思想理论界社会心态调查研究”。
摘 要:“躺平文化”的出现及其在青年中的盛行绝非偶然,而是与“丧文化”“佛系文化”等青年亚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躺平文化”具有“抵抗性”“风格化”和“边缘性”。对“躺平文化”文化内核的审思,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既要认识到“躺平文化”的消极义,也要认识到“躺平文化”的积极义。“躺平文化”尽管从来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产生与发展仍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治理“躺平文化”,应辩证看待青年“躺平文化”,教育青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内卷”,同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