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艺群[1] 郑金宇 Zheng Yiqun;Zheng Jinyu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13-122,共10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由量变转为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治理愈发艰难、复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环境监测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需要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主体,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公民享有环境监测的权利,应在具有一定环境监测行为能力的条件下,拥有环境监测的法律主体资格。同时,大数据的兴起拓宽了公民获取信息的非官方渠道,公民比以往任何时刻更需要法律来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和制约政府的公权力。因此,需要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基础理论出发,研究公民环境监测法律主体资格之认定,引入“业主”概念,建立公民环境监测法律主体资格认定机制,提高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