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宝文 黄明 刘国庆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16

出  处:《山东医药》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对比观察于脊神经后内侧支和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患者60例,均接受射频热凝术毁损腰椎脊神经后支治疗,依据治疗位点位置不同,分成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选取的2个治疗位点为病变关节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内下侧处神经、病变关节的上一关节横突根部与上关节突交界处内下侧处神经,B组选取的2个治疗位点为病变关节的下缘外侧半处神经、上缘内侧半处神经。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依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计算总有效率。观察治疗后1月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0%、80%、73.3%、66.7%,B组患者治疗后1周、1月、6月、12月时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6.7%、70%、66.7%,两组相比,P均>0.05。A组治疗后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46.7%,B组为10.0%;两组相比,P<0.05。结论于脊神经后内侧支、脊神经后支各2个位点一次实施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相当,但选取病变关节的下缘外侧半处神经、上缘内侧半处神经为治疗位点时并发症更少。

关 键 词:热凝射频术 治疗位点 脊神经后支 脊神经后内侧支 小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分 类 号:R681[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