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玮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4年第3期4-6,共3页Management And Research On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摘 要:自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首次提出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路线以来,锂离子电池一跃成为发展最快的储能技术之一,在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方案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成本友好性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鉴于负极材料通常比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成本,因此正极材料被认为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因素。在所有正极材料中,富锂锰基(LMR)层状氧化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兼具过渡金属(TM)离子和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可显著提高能量密度。然而,LMR正极存在电压衰减问题,这很大程度地阻碍了其商业化步伐。在电池工作过程中,LMR正极由于额外的阴离子氧化还原会经历不可逆结构退化,导致平均放电电压下降和产气,使得能量密度迅速下降,同时给电池管理系统带来额外压力。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表面包覆、掺杂、缺陷或界面工程,但电压衰减的问题从未得到根本解决。
关 键 词:锂离子电池 电压衰减 正极材料 富锂锰基 负极材料 放电电压 日本索尼公司 能量密度
分 类 号:TM912[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