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延中[1] 吴丹丹 王琦[1] Yanzhong WANG;Dandan WU;Qi WA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81 [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出 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40-55,共16页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基 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2022年度课题“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关系研究”。
摘 要:中国共产党和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历来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要举措是开展民族制度建设,以构筑制度保障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各项任务,党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将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基本原则之一,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为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局面的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从实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的角度,赋予了中华民族大团结新的时代内涵和目标要求。纵观党的百年历程,始终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条主线是党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要经验,这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