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学升 Dong Xuesheng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档案》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ARCHIV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清中国知识界的东北认知流变研究(1860—1912)”(项目编号:22CZS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庚子事变后,“东北局势”日趋危急。面对此等情形,中国知识界开始寻找拯救东北的图存之道,其中尤以清廷官员为代表的士人知识分子与学界为代表的学生知识分子表现最为明显。然而,上述两个群体对“东北局势”的认知竟呈现出明显的分歧。张之洞等士人知识分子希冀在东北实行开门通商的策略,而学生知识分子则主张奋起抗争。可以说,清末的中国社会正处于“排满”思潮勃兴与“中华民族”观念产生与发展的交叉时期,以致他们对东北的认知产生了分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