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辅助后路微创肌间隙入路寰枢椎侧块融合术(Mis-PALF)手术教程  被引量:1

Microscopes assisted pos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muscular space approach atlantoaxial fusion(Mis-PALF)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圣林[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骨与关节精准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脊柱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100191

出  处:《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4年第3期330-33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Spine and Spinal Cord

摘  要: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或脱位的经典方式为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是由中线切开、剥离枕颈部后方肌群显露寰枢椎椎板进行手术。该术式需要纵行切开项韧带,显露寰枢椎的椎板时需剥离多组肌肉止点(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小直肌、头下斜肌、头半棘肌等),其缺点包括:剥离破坏后方的项韧带、肌肉,术后枕颈部疼痛发生率高;肌肉止点剥离后,对术后枕颈部活动功能造成影响;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造成的失血量较多[1~4]。近5年来,国内外多位学者借鉴腰椎Mis-TLIF技术,报道了由后路肌间隙入路实施寰枢椎固定、融合术[5~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自2018年开始应用此术式(后路微创肌间隙入路寰枢椎侧块融合术Mis-posterior atlantoaxial lateral mass joint fusion,Mis-PALF),并结合显微镜实施该手术,从而达到微创、精确的固定融合。2022年本课题组首次于国内报道了显微镜下微创肌间隙寰枢侧块融合技术(Mis-PALF)与传统开放寰枢椎固定融合术的队列比较,证实该术式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出血、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达到快速康复外科的目标,同时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症状,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寰枢椎融合率良好[9]。目前本术式实施已逾150例,临床应用效果安全、有效。现将该术式介绍如下。

关 键 词:快速康复外科 寰枢椎 项韧带 融合术 枕颈部 肌间隙 失血量 直肌 

分 类 号:R681.5[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