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新宇 WANG Xinyu(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Hua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40,China)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40
出 处:《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4年第2期246-24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
摘 要: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发热待查病例中常见的病因之一,对此临床感染病科的医师并不陌生。IE的表现形式多样性导致了诊断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发生误诊和漏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临床医师和研究者一直在尝试定义和重新定义IE的诊断框架。1981年,Von Reyn等[1]整合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基础医学状况、体格检查发现以及微生物学数据,试图开发一个严格的临床定义。通过手术或尸检标本的组织学或微生物学证据来定义“确切”病例,“可能”和“疑似”病例是根据血培养结果以及包括发热、易感心脏疾病、新出现的返流杂音和血管现象存在等历史和体格检查发现来定义的,“拒绝”病例则包括在尸检上排除了IE或者有明显的其他诊断。这些定义为诊断IE提供了实用的路径,并在1980年代被广泛用来定义IE和标准化临床研究。
关 键 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结果 诊断标准 感染病学 临床医师 人口统计学 基础医学 发热待查
分 类 号:R542.42[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