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征鉴定与表型性状评价  被引量:1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phenotypic traits evaluation of 112 maize lines derived from temperate-tropical germplasm by using high throughput SNP marke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栋 郭爽 聂蕾 何玥 涂亮 蒋喻林 刘鹏飞 王安贵[2] 祝云芳[2] 郭向阳[2] 吴迅 陈泽辉[2] Wang Dong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3]农业农村部喀斯特山区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6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6期77-83,共7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黔科合支撑[2022]重点029);贵州省山地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编号:GZNYGJHX-2023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2171981、32060460、3216045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编号:[2022]03号);贵州省育种科研基础平台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编号:黔科合服企[2022]014);黔农科院国基后补助项目(编号:[2021]16号、[2022]02号、[2022]09号);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黔科合基础[2022]一般236);贵州喀斯特山区重要作物生物育种平台建设项目(编号:黔科合中引地[2023]033);贵州省十层次人才项目(编号:[2018]5629)。

摘  要: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鉴定评价是深入发掘优势基因资源、创制优势种质材料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育优势玉米杂交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利用包含6万个SNP标记的Maize SNP 50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并结合该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型鉴定结果,对不同自交系的抗性、所属杂种优势类群等进行评价。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112份自交系首先被划分为Iodent种质(Ⅰ类)、Suwan种质(Ⅱ类)和温热改良种质(Ⅲ类)3类,再次被划分为分别以HCL645、T32、QR273、黄早四、PH4CV和B73为代表自交系的6个亚群;进一步被划分为以HCL645、T32、QB446、QR273、黄早四、PH4CV、郑58、齐319和B73为代表自交系的9个亚群。结果显示,112份自交系的散粉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茎腐病、南方锈病和白斑病等不同性状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散粉期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腐病、南方锈病和白斑病病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32、-0.28、-0.32和-0.21。此外,Iodent种质表现出生育期短、穗行数多等优点;Suwan种质表现出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和抗病性强的特点;温热改良种质表现出生育期较短的优点。其中,Iodent种质和Suwan种质表现出优势互补,具有丰富的育种利用价值。

关 键 词:玉米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性状评价 SNP标记 

分 类 号:S513.03[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