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创新应用视角下毛南族民歌音乐形态及创作应用研究——以毛南族钢琴独奏作品《花竹帽》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顿佳玉 

机构地区:[1]广西艺术学院

出  处:《歌海》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Songs Bimonthly

基  金:广西艺术学院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阈下毛南族民歌音乐形态及创作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YC2023002)研究成果。

摘  要:毛南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毛南族民间文化中的瑰宝。创新性地保护与传承民歌中的文化,并对其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作曲家基于单声性原生民歌歌调,围绕定情信物花竹帽不停旋转的音乐形象,进行多声化创作重塑,并将五声性与现代和声相结合,运用钢琴这样具有共同识别特性的语言进行创新传承,使其融入现代社会,延续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命力。

关 键 词:“非遗”创新应用 毛南族歌调 《花竹帽》 多声化创作重塑 

分 类 号:J607[艺术—音乐] J624.1J6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