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伟[1]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 处:《领导科学》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Leadership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大数据视域下社会力量参与自然灾害治理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YJC81001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韧性视角下江苏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治理机制与治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2ZZB005)。
摘 要: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构建高质量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现有参与理论主张将公众偏好和社会力量吸纳至治理过程中,但尚未提供相应的参与策略与机制将公众间存有分歧甚至冲突的诉求加以聚合。信任可以改变利益表达与实现的方式,对解决冲突也至关重要;信任判断会影响公众的参与偏好,进而影响治理有效性。为此,以认知信任和社会信任为基准维度来定义四种理想化的信任区隔,即专家与社会均高的信任区隔Ⅰ、高社会信任区隔Ⅱ、高专家信任区隔Ⅲ和专家与社会均低的信任区隔Ⅳ,以制度信任为修正维度指导公众参与的策略设计和机制选择:在区隔Ⅰ中,可选择官僚策略与告知机制;在区隔Ⅱ中,可选择倡议策略与协商机制;在区隔Ⅲ中,可选择安心策略与卷入机制;在区隔Ⅳ中,可选择审议策略与合作参与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