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瘤颈解剖因素对腔内修复术后瘤体行为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江辉 龚昆梅 李柔刚 牟厚宇 赵一蔓 李玥锦 

机构地区:[1]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云南昆明650032

出  处:《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基  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01AT070078);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202301AY070001-1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中心开放项目(2021LCZXXF-XG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博士科研基金(20206023)。

摘  要: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1]。手术是彻底治疗AAA最为有效的手段。开放手术修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AAA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逐渐成为AAA的主要治疗方法[2]。但有证据表明,EVAR术后二次干预的风险显著高于开放手术[3]。常规EVAR效果依赖于:①近端锚定区条件;远端锚定区条件;②径路血管条件。锚定区长度、成角、形态、血管壁的状况直接影响移植物释放后是否能充分贴合而不发生内漏;③径路血管条件影响输送系统是否能安全通过[4]。

关 键 词:致死性疾病 标准治疗方法 腔内修复术 总死亡率 血管条件 腹主动脉瘤 解剖因素 移植物 

分 类 号:R654.3[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