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云南昆明650032
出 处:《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基 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01AT070078);云南省科学技术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202301AY070001-1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中心开放项目(2021LCZXXF-XG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博士科研基金(20206023)。
摘 要: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一旦破裂总死亡率为65%~85%[1]。手术是彻底治疗AAA最为有效的手段。开放手术修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AAA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已逐渐成为AAA的主要治疗方法[2]。但有证据表明,EVAR术后二次干预的风险显著高于开放手术[3]。常规EVAR效果依赖于:①近端锚定区条件;远端锚定区条件;②径路血管条件。锚定区长度、成角、形态、血管壁的状况直接影响移植物释放后是否能充分贴合而不发生内漏;③径路血管条件影响输送系统是否能安全通过[4]。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