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蕾[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文学院,215123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12一1917中国文学史料开掘与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0BZW13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末民初“历史小说”接替“演义”而创生,梁启超《新小说》杂志将“历史小说”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载于此刊的吴趼人《痛史》即是代表作。吴趼人的《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和《两晋演义序》对“历史小说”的诠释,标志着现代“历史小说”观念的正式登场,但吴趼人的“历史小说”观及创作有其不足。曾朴《孽海花》突破“演义”的陈规,成为中国“历史小说”创生期的代表作。《孽海花》的成功与曾朴对西方“历史小说”的翻译不可分。西方“历史小说”的引入在清末民初成为一个潮流,其中德龄《清宫二年记》的中译充分行使了“历史小说”的主体性功能。“历史小说”替代“演义”终究成为现代文学的定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