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药效品质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志军 孙德智[1,2] 贾俊英 庄得凤[1,2] 郭园 李旭新 包金花[1,2] 杨恒山 

机构地区:[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2]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蒙)药材生态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内蒙古通辽028000 [3]科尔沁沙地生态农业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内蒙古通辽028000

出  处:《时珍国医国药》2024年第1期197-200,共4页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基  金: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512);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QN03035);科尔沁沙地生态农业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MDK2021082);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中(蒙)药材生态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开放课题(MDK202102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22YFDZ0077)。

摘  要:目的 探索科尔沁沙地不同栽培方式对蒙古黄芪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菌落及其药效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在科尔沁沙地设置连作栽培、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3种不同栽培方式,在测定不同栽培方式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和全氮)及土壤酶活性基础上,通过高通量测序(16S rRNA)对不同栽培方式下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 连作栽培蒙古黄芪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连作栽培的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显著低于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轮作栽培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菌落多样性显著低于仿野生栽培,而轮作栽培蒙古黄芪根际土壤中菌落丰度显著高于仿野生栽培。连作栽培的蒙古黄芪根系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总多糖含量显著低于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结论 科尔沁沙地蒙古黄芪不同栽培方式影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菌落结构。科尔沁沙地蒙古黄芪连作栽培(连续种植6年)后,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根际菌落的多样性和丰度较低,蒙古黄芪品质低于轮作栽培和仿野生栽培。

关 键 词:科尔沁沙地 蒙古黄芪 栽培方式 根际微生物 

分 类 号:S567[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