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任思雯
机构地区:[1]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出 处:《南方农机》2024年第9期43-46,51,共5页
摘 要: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并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十分重要。文章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时代意义,梳理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历史变迁,并以此为现实依据,揭示了农地流转中存在的农民收入问题,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民权利意识薄弱、土地流转价格低下、经营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农民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收益较低,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农民权能觉悟、科学制定农地流转价格、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地流转收益分配监督机构等措施来提高农民在农地流转收益分配中的地位,增加农民收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