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东南亚华人神庙“宗教法庭”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Religious Courts"in Early Chinese Temples in Southeast Asi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彦佚 石沧金[2] Li Yanyi;Shi Cangjin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 [2]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1期66-82,共17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间信仰海外传播图谱与功能研究”(18ZDA22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早期东南亚华人先贤在造庙供奉故乡神明的同时,也曾运用西方殖民政府或土邦王公赋予的自治权力,在庙内设立了“宗教法庭”,对各种民间矛盾纷争进行调解。从有关档案资料的记载来看,这种“宗教法庭”是当年东南亚华人自治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且庙内神明也均在其中扮演了存在一定差别的角色,这就使它们同时具备了现实、宗教两种合法性,获得了普遍认可并长期运行;虽然它们现已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受制于自身局限性等原因,丧失了现实合法性并最终消亡,但从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它们还是在调解矛盾纷争、更好地运用被赋予之自治权力、赋予有关民间信仰以一定社会功能、使其更好传承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 键 词:东南亚华人 民间信仰 “宗教法庭” 雪隆广肇会馆关帝庙 马六甲青云亭 

分 类 号:B91[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