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志诚 尹邦志[1] Zhou Zhicheng;Yin Bangzhi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2期77-83,共7页Religious Studies
基 金: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晋宋佛学顿渐之争研究”(CX2021BS03)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隆钦巴《法界宝藏论》译注、研究”(20BZJ054);诠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视野下的中华生命智慧研究”(22ZDA082)阶段性成果。
摘 要:竺道生以其“大顿悟”义而彪炳史册。后世人多就《涅槃经》“佛性论”来谈竺道生顿悟义,固然有利于深中肯綮,但也容易忽视道生顿悟论的丰富性。道生接触佛性思想是在418年6卷《大般泥洹经》译出之后,此时的顿悟思想可名之“佛性顿悟说”。然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顿悟思想。道生在长安求学鸠摩罗什期间注疏《维摩诘经》的过程中,基于大乘“实相”观和“理”范畴提出了不同于“小顿悟”说的“大顿悟”义。此大顿悟以不二法门为原则,以实相为依归,可称之为“实相顿悟”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5.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