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龚璇 CONG Xua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摘 要: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德国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成型之后,民俗学研究者围绕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首先影响了民间诗歌、民间故事研究。相对于重实地考察的民间信仰、风俗、艺术研究,对民间文学往往以文本研究为主,兼用语言学、文艺史的方法。如何用一种科学的方法研究精神世界?如何看待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这些都是当时的民间文学研究者关心的问题。就在这一时期,歌德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历史学和艺术史学者如斯宾格勒、沃尔夫林发现了歌德形态学的方法论价值,将歌德研究自然的方法运用于对世界历史和美学史的研究。受斯宾格勒、沃尔夫林启发与影响,约勒斯与本雅明则将形态学用于对民间叙事的探源研究。约勒斯以语言的生产和创作活动为观察对象,推演出语言的“简单的形式”变形为民间文学的过程;本雅明以作家文学为观察对象,辨认出农夫、水手、工匠、文人在文学叙事中留下的印记,描画“讲故事的人”的轮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