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省贵阳市550001 [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 处:《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9期1617-1619,共3页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基 金:彭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建设学科[黔中医药函(2021)95号-6]。
摘 要:小儿疳证为中医儿科常见病证,以患儿形体消瘦、饮食改变、毛发干结、疲乏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又名“疳病”或“疳证”,与现代医学“维生素营养障碍”“微量元素缺乏”等疾病相似[1]。因其病情变化复杂,易出现危重病情,故与麻、痘、惊合称“儿科四大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对小儿饮食结构种类的认识缺乏,导致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不能适时适量得到补充,疳证发病率随之增加。此外,中医药在调节患儿体质、脏腑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彭玉教授衷中参西,总结前人理论和自己多年诊疗经验所得,从运脾益肾的角度治疗食少、生长缓慢的小儿疳证,效如桴鼓。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分 类 号:R272.4[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