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青[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出 处:《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4期40-42,共3页Social Sciences Digest
摘 要: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不仅是世界上最早在全球范围内被观察、报道与评论的国际战争之一,关于它的历史叙述亦颇具特点:一方面,这些叙述深植于行政文书的流转脉络,几乎与战事的发展相伴而生;另一方面,这些叙述生成的年代,适值中国传统修史形式萌发重大转折,故而体现了近代史学转型的某种特征。与此相应,甲午战争的官方叙史至少在两个方面值得深入追问:其一,各种有关战事的历史叙述是如何在与政治过程密切绾结的不同脉络中形成的?其二,随着晚清民初的政经变动,这类生成于国家军政事务过程的史传文本,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本文探讨的就是这两个基本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