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四万万”话语的救亡意蕴  

The Meaning of the Discourse of“Four Hundred Million”in the Context of Saving the Nation and Striving for Survival after 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金飞 Li Jinfei

机构地区:[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  处:《人文杂志》2024年第4期119-127,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的败因、性质以及中国如何御外等问题;其次,救亡群体对“四万万”代表的国民全体进行了思想与身体上的检讨,从而揭露出国民的诸多旧有属性;再次,“四万万”概念还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四万万”与“国家”之间形成了互相决定的关系,“四万万”在国家中的“主人”角色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后,“四万万”还与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主义相结合,被用以形容“种族”“中华民族”等概念。这些关于“四万万”话语的认知与运用也标志着该话语的意蕴基本定型。总之,甲午战后,在救亡群体的话语表达中,“四万万”与战争、国民、国家、民族等密切相关,成为审视这一时期救亡图存下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应当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 键 词: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救亡群体 四万万 国家 民族 

分 类 号: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