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鸿[1] Hu Hong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武汉430072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宗教)》2022年第2期73-86,共14页
摘 要:《魏书·释老志》所记寇谦之在嵩山两次遇神的故事,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宗教叙事。其中隐藏在干支符号之后的年月日选择,尤具深意。首先,两次大神降临的日期都是十月五日,这是天师道非常重视的下会日,选择这一天与三会日诸神降临治堂的通说相合,易为天师道信徒所接受。其次,运用以千支为主要工具的择日历术,选择正月朔日与十月五日干支重合的两个年份作为修道叙事中的重要节点。较早的辛丑年被作为修道开始之年;而较晚的神瑞二年,其岁干支与正月朔日、十月五日重合,具有更高的神秘性,太上老君降临并授予寇谦之“系天师”之位便定在此年。再次,牧土上师李谱文降临嵩山的日期,被安排在泰常八年嵩洛地区被纳入北魏版图之后,又在泰平王登基成为皇帝之前,无疑是寇谦之观察外界政治变动后理性选择的结果。最后,在泰常八年与修道开始的辛丑年之间,根据术数的美感选择辛亥年作为修道历程的重要节点并加以强调,这在一定程度掩饰了泰常八年神降与政治时局的联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13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