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重构:E.M.福斯特的东方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苑辉[1] 

机构地区:[1]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世界文化》2022年第12期30-32,33,34,共5页World Culture

基  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连接·对峙·交融:东西方文化视域下E.M.福斯特研究”(20132233)成果。

摘  要: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本土作家,却与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4年他的《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出版,将东方再一次置于西方人的关注视野之中。虽然《印度之行》一直是后殖民文学的重要读本,但是长期以来,如何定位福斯特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却是一个难题。文学批评理论家萨义德指出,任何教授东方、书写东方或研究东方的人都可以被称作是“东方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讲,福斯特确实是一位东方学家。但是福斯特却似乎与普通意义的东方学家不同。萨义德认为东方学家往往具有优于东方的种族优越感,他们将东方看成是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的对象,所以他们对东方的书写完全是一种霸权.

关 键 词:《印度之行》 民族文化身份 文学批评理论 后殖民文学 自我重构 本土作家 萨义德 文化认同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