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孔舒艺
机构地区:[1]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出 处:《中国戏剧》2024年第4期41-43,共3页Chinese Theatre
摘 要:莆仙戏可谓中国最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福建民俗文化相互交融,创作出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在由古至今的成长更迭中,莆仙戏之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除了其在唱腔音乐方面入乡随俗的亲切感,还得益于形态多元的表演程式及独具特色的锣鼓经。这使得莆仙戏不仅在听觉层面美妙绝伦,还营造出纷繁热烈的视觉效果,深入融汇于福建本土的民俗文化之中。从另一方面而言,张庚和于平等文化学者均提出:应将戏曲表演形态作为戏曲理论研究的重点视角,管窥其所形成的社会基础及形态特征,进而推敲表象及深层的文化问题。在《莆仙戏历史调查报告》和《莆田市志(莆仙戏)》等文献中,均翔实记录了莆仙戏表演中的锣鼓艺术。也许这正是解开莆仙戏文化密码的重要依托,需要审慎观察,一窥究竟。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