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丽媛 JIANG Liyuan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出 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4年第2期27-47,共21页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基 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亚太战略稳定研究”(2023BGJ00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前美国正在大力推行“印太战略”,在亚太地区组建了诸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并要求盟国予以支持,盟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压力上升。但美国的亚太盟国却并未完全追随美国,而是选择性地参加这些多边合作安排,相应地,各盟国在该安全体系中也存在显著的地位差异。本文探究了在此背景下美国亚太盟国之间出现地位差异的原因。本文提出,对美国亚太盟国进行地位测度的关键在于确定盟国与美国的威胁认知共识差异和安全分工水平差异。威胁认知共识决定了盟国是否选择加入多边安全机制;在此基础上盟国的安全分工水平决定了其在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当盟国与美国存在威胁认知共识,则会加入议题性多边安全机制;若盟国在其中的安全分工水平高,则居于重要地位,若安全分工水平低,则居于次要地位。若盟国与美国不存在威胁认知共识,则不会参加议题性多边合作,因此只能居于边缘地位。本文以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三个盟国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为案例验证上述假设。美国小多边安全合作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探究盟国在其中的参与逻辑与角色地位,对中国消解周边军事安全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