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逊 Fang Xun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 处:《西部法学评论》2024年第2期52-65,共14页Western Law Review
摘 要:自现行宪法将“人格尊严”实定化后,人身权利的法律保护就有了总的纲领,民法典“生命尊严”规定是人格权民法保护强化的一个环节.«民法典»人格权编、总则编以及«宪法»第37条、第38条、第33条等规定共同构建了“生命尊严”的多重价值基础和一般规定,加之生命尊严文义的开放性,因而其被认为具备广泛的适用范围.“生命尊严”适用范围可以区分为“作为规则的‘生命尊严’的适用范围”和“被价值基础拓展了的‘生命尊严’的适用范围”.“生命尊严”在前者中被理解为“生命自主”,指涉自然人在生死问题上的自主选择;在后者中被视作解释关联或线索,能够将相关法律问题引至真正的规范基础.如果能够区分这两点,就能够理解为何“生命尊严”既被视为生命权的积极内容,能够规范调整安乐死、尊严死、生前预嘱、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等内容;又被认为能够为生殖细胞、胚胎、尸骸等保护提供规范基础.这两部分共同建构了“生命尊严”的整体解释.
分 类 号:D92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923[政治法律—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0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