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处罚条件理论的引入与证成——兼谈情节犯情节要件之定位  

The Introduction and Evidence of the Theory of Objective Punishment Conditions--Also talk about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onditions for the plot of delinquenc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庆立[1] ZHANG Qing-li

机构地区:[1]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上海201620

出  处:《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基  金: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惩治专利恶意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研究”(GT2023D36);国家检察官学院2023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检察公益诉讼立法相关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GJY2023DZ1)。

摘  要:伴随德日刑法理论的回潮,学界对客观处罚条件的引鉴多有争论,既有支持的观点,也不乏反对之声。从溯源的角度看,客观处罚条件理论源于德国,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目前,真正与不真正的区分说乃德国理论通说,且真正客观处罚条件系“犯罪第四范畴的刑法外目的考量说”处于优势地位。回顾我国现行刑法,客观处罚条件既可能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附加要件,也可能是犯罪客体方面的附加要件,这完全可以在情节犯之情节要件的解释中得以证成。一方面,自伤和用途要素为客观处罚条件的引入提供了实在法上的依据,另一方面,情节犯与客观处罚条件之间通过刑事政策的连接,确实呈现了一定的亲近性。

关 键 词:客观处罚条件 理论溯源 情节犯 情节要件 

分 类 号:D924[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