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军 Ma Jun
机构地区:[1]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29 [2]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出 处:《江汉论坛》2024年第5期60-65,共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理论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0XKS0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2VRC062)。
摘 要:马克思主体性叙事内含感性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性确证、历史辩证运动的主体性展开、超越资本逻辑的主体性生成三层演进逻辑,构成对理性主体与资本逻辑“共谋”的双重批判,即对感性对象性活动在观念领域异化为理性主体的批判以及在生产领域异化为资本主体的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主体性与资本“新共谋”,导致主体性生产“悖论”,主要表现为“主体性强制”和“自由强制”、数字化生存方式的“主体幻象”以及生产性精神劳动的深层物化。劳动主体性强制生产加剧了资本内在矛盾的演化。数字技术蕴含的主体性生存方式的变革以及中国成功推进的社会主义实践构成主体性当代建构的现实语境。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体性思想 主体悖论 非物质劳动 主体性建构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