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雪 石岩[1] 屈清华[1] 徐冬梅[1] 郝丽娟[1]
机构地区:[1]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重庆401147
出 处:《现代妇产科进展》2024年第5期373-375,380,共4页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基 金: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No:2021MSXM173,No:2022ZDXM009)。
摘 要:目的:探讨纵隔子宫(septate uterus)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因不孕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宫、腹腔镜手术的278例纵隔子宫患者和5539例正常宫腔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纵隔子宫患者与正常宫腔患者发生EMs的概率及期别等。根据纵隔子宫患者是否合并EMs,分为EMs组和非EM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产次、纵隔子宫类型、盆腔疼痛、查体阳性体征、血清糖类抗原125值(CA125)等。结果:纵隔子宫患者与正常宫腔患者合并EMs概率分别为48.56%(135/278)、28.76%(1593/5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纵隔子宫中EMs患者以ASRMⅠ~Ⅱ期为主,占85.18%(115/135),病理类型以腹膜型EMs为主,占82.22%(111/278),与正常宫腔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01)。纵隔子宫中,EMs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21.55±2.66)kg/m 2 vs(22.79±3.49)kg/m 2,P=0.020]明显小于非EMS组。纵隔子宫中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合并EMs的概率无明显差异(P=0.095)。继发不孕中有63例患者有不良孕产史,其合并EMs的概率为77.78%(49/63),自然流产2次(23/25)、≥3次合并EMs概率高达92.0%、100%(10/10)。EMs组中有不良孕产史(36.30%vs 9.79%,P=0.000)、复发性流产史(24.44%vs 1.40%,P=0.000)患者的概率高于非E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Ms组中发生疼痛症状及查体阳性体征均较非EM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00)。结论:不孕的纵隔子宫患者发生EMs概率显著高于正常宫腔患者,合并EMs的纵隔子宫患者复发性流产率明显升高,建议对合并不孕、复发性流产的纵隔子宫患者联合宫腹腔镜手术,并注意探查盆腔是否存在EMS。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