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钰
机构地区:[1]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4年第21期91-94,共4页
摘 要:法国人类学家、文学评论家勒内·基拉尔在对大量文学文本进行研究后提出“替罪羊”机制,认为当社会秩序倾向于坍塌时群体暴力会驱使人们寻找带有特殊受害者标记的一人,将其作为“替罪羊”进行献祭。通过献祭,危机解除、社会秩序回归,“替罪羊”和暴力都被神圣化。伯邑考的死因扑朔迷离,《封神演义》将伯邑考塑造为替父受刑、德才兼备的忠臣孝子。基于基拉尔的“替罪羊”机制对《封神演义》中伯邑考之死进行分析会发现,伯邑考被周文王、周武王和作者多次献祭,文本却将暴力转嫁给商纣王。接下来,伯邑考以被刻画成完人、死后成为兔子、受封“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的形式完成了“祭牲与成神”这一过程,《封神演义》中对伯邑考之死的设定是对“替罪羊”机制的一次变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