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饮加味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饶晓宏 陈文 江飞飞[2] 陈瑶 

机构地区:[1]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常山324200 [2]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衢州324000 [3]浙江省常山县青石镇卫生院,浙江常山324200

出  处:《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年第3期461-463,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是因椎动脉供血不足,或椎动脉痉挛致血流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眩晕综合征,常反复、间断性发作,患者多合并眼球胀痛、恶心以及耳鸣等表现[1]。目前临床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给予的药物、物理因子以及手法等干预措施,疗效均不够理想,治疗方法急需改进[2]。近年中医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优势日益凸显[3]。中医学将其归入“眩晕”“头眩”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表现为经脉瘀阻、清窍失养,多由于脑部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瘀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并贯穿于整个过程中[4-5]。桃红饮来源于《类证治裁》卷五,其作用为活血、祛瘀、除痹,主治败血入络。

关 键 词:椎动脉供血不足 颈性眩晕 小针刀治疗 血流障碍 治疗优势 清窍 眩晕综合征 瘀阻 

分 类 号:R274[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