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黄祖合[1] Huang Zu-he
出 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3-62,共10页Journal of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基 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2FFX011)阶段性成果;广西地方法治与治理研究中心课题(GXDFFZ201607)阶段性成果。
摘 要: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并未将刑罚执行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纳入其中,然而我国刑罚执行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已将近20年。这一司法实践主要体现为无经济赔偿能力的服刑人员的亲属通过向服刑人员进行羞耻心教育或狱警对服刑人员的教育促使服刑人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将自己在监狱中的劳动改造所得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补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从而获得被害人谅解和司法机关的从宽处理。放眼国外,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将刑事和解纳入刑罚执行阶段。通过考察国内外刑罚执行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发现在刑罚执行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均能够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针对我国刑事和解在刑罚执行阶段存在的应用司法实践进展缓慢、相关立法滞后以及刑事和解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刑罚执行阶段刑事和解实践发展,加快相关立法步伐,提高刑罚执行阶段刑事和解专业化水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