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绍辉 孙熙国[1] Chen Shaohui;Sun Xiguo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100871
出 处:《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10,共6页Journal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基 金:2023年度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研究”(项目编号:23LLMLC09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面临着“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从表面上看,“非意识形态化”讲求价值中立,去政治化、非政治化、淡化政治,实则“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从实际影响看,“非意识形态化”是用一种“泛政治化”的眼光看待政治问题,实则是要“去马克思主义化”。在新时代,识别“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与危害,厘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防范化解策略,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鉴别和判断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以此更好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关 键 词:非意识形态化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总体国家安全观 意识形态安全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