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西北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3]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出 处:《当代传播》2024年第3期71-74,112,共5页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基 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中西部广告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0M015;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批研究课题“重大公共事件中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2WSYJ100629。
摘 要:农民工这一兼具历史偶然性和社会必然性的概念,既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视角,也是进入社会场域,窥探社会发展的探针。本研究将农民工这一议题置于“媒介-社会”互动框架下,通过《人民日报》1982-2022年共计2149篇报道,以“他者化视角”探究媒体叙事框架下的农民工身份建构与变迁。研究发现,在媒介与社会互动框架下,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分别经历了从劝返到欢迎的身份合法性建构(1982-2000年),从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寻求(2000-2010年),从新生代农民工到新产业工人的社会身份重塑(2010-2022年)。在此过程中,农民工社会身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结构性因素介入的情况下呈现出不同的面向,这些不同的面向又相互促进,参与到媒体框架对农民工社会身份的再生产过程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