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明明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戏曲艺术》2024年第2期23-35,共13页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宫廷戏曲导演文献整理与研究》(22BZW116)阶段性成果。
摘 要:传统所认为的元杂剧之“依宫定套”,即一折内不换宫调,亦不换套数,故学界对“北曲复套”现象鲜有论及。“依宫定套”从属于“依腔定套”的音乐学规律,徐渭《南词叙录》所言“声相邻”是单套内部依腔定套的依据,而“声不邻”则是单套组成复套的必要条件。元剧《庄周梦》楔子以及《望江亭》等剧目的正折中都曾经出现过复套,孙楷第先生所言的元剧“剧末楔子”现象,实际上也与末折构成复套关系。隋树森、王季烈、徐沁君先生等在辑录元剧的过程中往往对其做删除处理,颇能反映时人对北曲中复套形态的模糊、两难态度。南北曲套数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运用并非一成不变,南、北之间相互借鉴、杂糅的情况亦非骤然出现。“北曲复套”概念的提出具有曲律学上的合理性,可为元杂剧、乃至明清杂剧套数研究开启新的思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