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万里 Zhao Wanli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系,湖北430072
出 处:《党史研究与教学》2024年第1期54-68,共15页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央苏区党的组织关系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研究”(23CDJ02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共在推动土地革命的过程中,“地主”逐步从物权概念转变为阶级概念,意味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中共思想中的落地生根。作为封建土地所有者的“地主”概念,中共对其的认知经历了从“有产”“有权”向“有土”的变化,即从以“钱”“权”等生产关系的结果深入到以土地占有等生产关系的本质来划分阶级,识别的革命敌人经历了从照搬西方模式的土地贵族式大地主,到官绅地主,再到地主的过程。“有土必豪”是农民阶级对地主租佃制压迫性的话语表达,帮助中共将地主阶级整体及其所代表的封建旧制度作为土地革命的对象。在打倒封建旧制度这一任务上,中西土地革命没有区别,作为革命对象的贵族与地主之别,则是不同社会结构的客观反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