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病科、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义乌322000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科,杭州310009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年第5期729-733,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摘 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慢性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然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一直是PCI术后无法忽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3]。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广泛应用,ISR的发生风险已明显降低[4]。尽管如此,ISR的发生率仍在3%~10%之间,严重影响PCI的远期疗效[5,6,7]。目前对于PCI术后ISR的管理与治疗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且其确切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8]。因此,提早识别和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减少ISR发生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
关 键 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血流 支架内再狭窄 冠心病患者 炎症标志物 药物洗脱支架 提高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5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