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诺曼·莱文对晚年恩格斯的两个质疑  

Comment on Norman Levine’s Two Doubts on Engels in His Late Yea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锋[1] LIN Feng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5期36-42,共7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的关系新探讨”(17ZXB008)。

摘  要:作为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者”,美国学者诺曼·莱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的人类学》一文中论证了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的所谓原则性分歧,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予以高度赞扬,而对恩格斯则予以尖锐批评,称其为“机械唯物论者”。在莱文看来,恩格斯的社会发展观认定,所有各种社会都必然经历“一种单线性分阶段发展的过程”;在恩格斯那里,生产力这种“经济力量”是“外在于人的力量”,“最初的原动力是存在于人之外的经济力量。这种经济力量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体,而人本身只不过是对这种原动力的简单反应”。莱文这两个质疑是其制造“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对立论”的重要论据。依据深入、透彻的文本学分析足以确定,这两个指责均建立在莱文对晚年恩格斯历史观的误解之上。事实上,恩格斯高度重视不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坚决反对简单按照“经济必然性”,用抽象、单一的解释框架、分析模式,对各民族、各具体社会的历史轨迹、演进过程作出单调齐一、毫无差异的描述。与莱文的片面理解不同,晚年恩格斯与晚年马克思一样,在人类不同社会的发展道路、发展轨迹问题上,充分展示了“辩证法学者”的特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生产力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人类整体及其中的每一个体都参与了生产力的创造,“生产力”既是人们面对的既定事实、客观环境,亦是他们共同活动的产物,他们继承和面对前人创造的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起点创造了新的生产力;“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与人无关的僵硬的外部力量,这个主体就是“人”自己。

关 键 词:恩格斯 诺曼·莱文 历史观 统一性 差异性 生产力 经济力量 

分 类 号:B0[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